来源:复禾健康
505人阅读
胃部CT能查出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肿瘤、胃穿孔等疾病。胃部CT检查主要用于观察胃壁结构、周围淋巴结及邻近器官的病变情况,有助于发现胃部器质性病变。
1、胃炎胃部CT可显示胃壁增厚、黏膜水肿等炎症表现。慢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感。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胶体果胶铋胶囊等药物。胃镜检查能更直观观察黏膜病变。
2、胃溃疡CT可发现胃壁局部缺损及周围水肿带,深度溃疡可能穿透肌层。胃溃疡多与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常见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痛、黑便。治疗需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铋钾颗粒联合抗生素。出血性溃疡需内镜下止血。
3、胃息肉CT能检出直径超过5毫米的胃息肉,可判断基底宽度与黏膜层关系。腺瘤性息肉有恶变风险,可能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有关,通常无症状。发现后建议胃镜下切除,术后病理检查明确性质。定期复查胃镜监测复发情况。
4、胃肿瘤CT可评估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典型表现为不规则胃壁增厚伴强化。胃癌可能与遗传、高盐饮食、萎缩性胃炎有关,进展期可出现消瘦、呕血。确诊需结合胃镜活检,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化疗等。早期发现预后较好。
5、胃穿孔CT能明确穿孔位置及腹腔游离气体量,常见于胃溃疡穿透全层。突发剧烈腹痛伴板状腹是典型症状,需紧急手术修补。术后需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抑制胃酸,禁食期间静脉营养支持。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化脓性腹膜炎。
胃部CT检查前需空腹6小时以上,必要时口服造影剂充盈胃腔。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发现异常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日常应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腌制食品摄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规范治疗。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部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