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37人阅读
宝宝麦粒肿可能与遗传因素、用眼卫生不良、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睑板腺功能障碍等原因有关。麦粒肿通常表现为眼睑红肿、疼痛、局部硬结等症状,可通过热敷、抗生素眼膏、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部分宝宝可能存在睑板腺结构异常的遗传倾向,导致油脂分泌不畅易堵塞腺管。这类情况需家长加强观察,发现眼睑发红时及时用温热毛巾敷眼5-1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若发展为麦粒肿,可遵医嘱使用红霉素眼膏或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2、用眼卫生不良宝宝揉眼时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带入毛囊或腺体引发感染。家长需定期修剪宝宝指甲,避免其揉搓眼睛。出现早期红肿时可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配合热敷,若形成脓头则需就医行切开排脓术。
3、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感染睑缘的蔡氏腺或睑板腺所致。典型症状包括眼睑局限性肿胀、压痛明显,严重时伴发热。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加替沙星凝胶,合并全身症状时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4、免疫力低下感冒或营养不良期间宝宝抵抗力下降,易继发眼部感染。建议家长保证宝宝膳食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A。急性期可用氧氟沙星眼用凝胶,同时口服匹多莫德颗粒调节免疫。
5、睑板腺功能障碍油脂分泌异常导致腺体堵塞诱发炎症,这类宝宝往往伴有反复发作倾向。日常可用婴儿专用眼睑清洁湿巾擦拭睑缘,发作时使用夫西地酸滴眼液,顽固性病例需行睑板腺按摩治疗。
家长应注意保持宝宝双手清洁,定期消毒玩具和寝具。饮食上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2的动物肝脏、蛋黄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若麦粒肿3日内未缓解或出现发热、视力模糊等症状,须立即就医。痊愈后仍需观察1-2周,防止复发或转为慢性霰粒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