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607人阅读
胃肠不适可挂消化内科或普通外科,常见病因包括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肠梗阻、胃肠肿瘤等。
一、消化内科消化内科主要诊治功能性胃肠病和炎症性病变。慢性胃炎可能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饮食刺激导致,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可通过胃镜检查确诊,常用药物包括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铋钾颗粒。肠易激综合征多与精神压力或肠道菌群紊乱有关,症状为腹泻便秘交替,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调节肠道功能。
二、普通外科普通外科处理需手术干预的器质性疾病。急性肠梗阻常由肠粘连或肿瘤压迫引起,伴随剧烈腹痛和停止排便排气,需通过腹部CT评估,必要时行肠粘连松解术。胃肠肿瘤早期可能仅有消化不良症状,进展期会出现消瘦、黑便,确诊需结合胃肠镜和病理活检,治疗方式包括肿瘤根治术和腹腔镜微创手术。
三、急诊科突发剧烈腹痛伴呕吐、便血等急症时需挂急诊科。消化道穿孔表现为刀割样腹痛和板状腹,通过立位腹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需紧急行穿孔修补术。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会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通常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四、中医科慢性胃肠功能紊乱可选择中医调理。脾胃虚弱型胃炎可见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常用香砂六君丸配合艾灸中脘穴。肝气犯胃导致的胃脘胀痛可服用柴胡疏肝散,配合针刺足三里穴调节胃肠蠕动。
五、儿科儿童胃肠问题应挂儿科专科。婴幼儿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家长需注意补液以防脱水,医生可能推荐蒙脱石散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学龄期儿童反复腹痛可能与饮食不当有关,建议家长记录饮食日记协助诊断。
就诊前建议空腹8小时以便进行胃镜或血液检查,携带既往病历和用药记录。日常需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胃肠功能紊乱者可尝试少量多餐。出现持续消瘦、呕血、柏油样便等预警症状时应立即就医,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做胃肠镜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