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65人阅读
慢性胃炎的鉴别主要有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病理活检、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慢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等症状。
1、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萎缩等表现。胃镜检查还能区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可发现胃溃疡、胃息肉等并发症。检查前需空腹,检查过程中可能需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2、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和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呼气试验操作简便且准确性高,患者需服用含碳13或碳14的尿素胶囊后检测呼气样本。粪便抗原检测适合儿童和孕妇,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需在胃镜检查时同步进行。
3、病理活检病理活检通过胃镜获取胃黏膜组织进行显微镜检查,可明确胃炎类型、严重程度及是否存在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见胃腺体减少或消失,肠上皮化生时胃黏膜被肠型上皮取代。病理活检还能鉴别自身免疫性胃炎,其特征为壁细胞抗体阳性伴胃体黏膜萎缩。
4、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包括胃蛋白酶原Ⅰ、Ⅱ测定和胃泌素-17检测,有助于评估胃黏膜功能状态。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降低提示胃体萎缩,胃泌素-17水平升高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胃炎。血清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胃炎具有特异性,这类患者常伴有维生素B12缺乏和恶性贫血。
5、影像学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显示胃黏膜皱襞增粗、紊乱等间接征象,但对早期胃炎诊断价值有限。腹部CT或MRI主要用于排除胃部肿瘤、胰腺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胃炎。超声内镜能清晰显示胃壁各层结构,有助于鉴别胃黏膜下病变与胃炎引起的黏膜改变。
慢性胃炎患者日常需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热及腌制食物,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胃酸分泌,症状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等胃黏膜保护剂。定期复查胃镜对监测病情变化和早期发现癌变至关重要,尤其对于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