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65人阅读
胃病在医学上主要有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癌等名称。这些疾病可能由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上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
1、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胃黏膜长期炎症反应,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酒或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有关。患者常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感,胃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同时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胃溃疡胃溃疡指胃黏膜深层组织缺损,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阿司匹林类药物相关。典型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痛,进食后可能加重。胃镜检查可发现圆形溃疡灶,治疗需联合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和克拉霉素片,溃疡活动期应选择软质易消化饮食。
3、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因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有关。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灼痛、反酸,夜间平卧时加重。诊断依赖胃镜和24小时pH监测,常用药物有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多潘立酮片,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轻症状。
4、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非器质性病变,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或内脏高敏感相关。症状包括早饱、上腹不适但检查无异常,治疗以调节胃肠动力为主,可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配合复方消化酶胶囊,心理疏导和规律进食同样重要。
5、胃癌胃癌是胃黏膜恶性病变,高危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腌制食品摄入等。早期可能无症状,进展期可出现消瘦、黑便。确诊需胃镜活检,治疗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或化疗,常用化疗药物包含替吉奥胶囊和奥沙利铂注射液,术后需定期胃镜复查。
胃病患者需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饥过饱,减少浓茶、咖啡及高脂食物摄入。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方式,烹饪以蒸煮为主,忌食过热过冷食物。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完成全程治疗,用药期间严格遵医嘱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