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74人阅读
轻度烧伤可通过冷水冲洗、消毒处理、涂抹药膏、保护创面、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轻度烧伤通常由高温物体接触、热液烫伤、火焰灼烧等原因引起。
1、冷水冲洗发生轻度烧伤后应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10-15分钟,水温控制在15-25摄氏度为宜。冷水冲洗能迅速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热力对深层组织的持续损伤,缓解疼痛和肿胀。注意避免使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接触创面,以免造成冻伤。冲洗时水流压力不宜过大,儿童烧伤时家长需协助控制水流强度。
2、消毒处理冲洗完成后可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溶液清洁创面。使用医用棉签蘸取消毒液由创面中心向外周轻柔擦拭,避免来回摩擦。消毒能清除创面污染物,降低感染概率。对水疱完整的部位无须刺破,水疱破溃时需清除游离表皮后再消毒。消毒后保持创面干燥,不要使用牙膏、酱油等民间偏方涂抹。
3、涂抹药膏可遵医嘱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湿润烧伤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外用药物。药膏需均匀覆盖创面形成保护层,厚度约1-2毫米。磺胺嘧啶银乳膏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湿润烧伤膏能促进创面愈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适用于伴有轻微感染的烧伤。每日换药1-2次,换药前需先清洁创面。
4、保护创面涂抹药膏后用无菌纱布或烧伤敷料覆盖创面,包扎松紧适度。敷料能避免创面摩擦和污染,保持湿润环境。面部等特殊部位可暴露治疗,但需避免触碰。创面结痂后不要强行撕脱,待其自然脱落。如敷料被渗液浸透或污染,家长需及时为儿童更换。
5、预防感染观察创面是否出现红肿加剧、脓性分泌物、发热等感染征象。可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罗红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接触污水。饮食中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如创面超过手掌大小或深度烧伤,须立即就医。
轻度烧伤恢复期需穿着宽松衣物避免摩擦,外出时做好防晒。创面愈合后可能出现色素沉着,可涂抹维生素E乳帮助修复。日常注意远离热源,厨房操作时佩戴防护用具,家中热水器温度建议设置在50摄氏度以下。如出现持续疼痛、创面恶化或全身症状,应及时到烧伤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