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68人阅读
拉大便有小白虫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可能是蛲虫或绦虫感染,多数情况下经规范治疗可痊愈,但少数情况可能提示严重寄生虫病。
蛲虫感染是儿童常见寄生虫病,成虫体长不足1厘米,呈白色线状,夜间爬至肛周产卵可引发剧烈瘙痒。患者可能伴随食欲减退、夜间磨牙、轻度腹痛等症状。治疗可选用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咀嚼片等驱虫药,同时需对贴身衣物高温消毒,避免重复感染。绦虫感染多因食用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猪肉或牛肉引起,虫体节片随粪便排出时呈白色扁平状,长度可达数米。患者可能出现消瘦、腹泻、腹部不适,严重者可能引发肠梗阻或脑囊虫病。确诊后需使用吡喹酮片或氯硝柳胺片驱虫,并检查家庭成员是否共同感染。
若粪便中出现大量活体蠕虫、虫体长度超过2厘米或伴随持续发热、血便、剧烈腹痛时,可能提示重度寄生虫感染或合并其他肠道疾病。免疫缺陷患者感染寄生虫后易发生全身扩散,如肝吸虫可能导致胆管炎,粪类圆线虫可引起弥漫性感染。此类情况需立即进行粪便虫卵检测、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并住院观察。
发现粪便有异常虫体应收集样本就医检测,避免自行服用驱虫药。日常需彻底煮熟肉类食材,处理生食后规范洗手,儿童需勤剪指甲避免虫卵藏匿。家庭成员应同步排查感染,对马桶、床单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反复感染者需排查环境传染源,必要时进行环境杀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