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11人阅读
怀疑自己患上抑郁症可通过自我评估、心理咨询、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社会支持等方式干预。抑郁症可能由遗传因素、长期压力、神经递质失衡、创伤经历、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自我评估使用标准化量表如PHQ-9进行初步筛查,记录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紊乱等症状。若评分超过10分或出现自杀意念,需立即就医。日常可通过写情绪日记追踪心境变化,避免过度解读短期情绪波动。
2、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能帮助识别和修正消极思维模式,人际关系疗法可改善社交功能。建议选择卫健委认证的心理咨询机构,每周进行1-2次面对面咨询。远程心理热线适用于紧急情绪疏导,但不可替代系统治疗。
3、药物治疗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舍曲林片等SSRI类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4-6周起效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头痛等副作用。米氮平片适用于伴随失眠的患者,度洛西汀肠溶胶囊对躯体疼痛症状有效。
4、生活方式调整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促进内啡肽分泌。保持规律作息,确保7-8小时睡眠。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的摄入,避免酒精和过量咖啡因。
5、社会支持参加抑郁症患者互助小组,与亲友公开讨论感受而非掩饰症状。用人单位可提供弹性工作时间,家庭成员需学习非评判性倾听技巧。重要社会关系缺失者可寻求社区工作者帮助。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节奏,固定用餐和睡眠时间有助于生物钟调节。阳光照射不足时可使用光照治疗仪,冬季每日照射30分钟。培养绘画、园艺等低强度兴趣爱好,避免自我隔离。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影响基本生活功能,须及时至精神科门诊进行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