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39人阅读
肾小球疾病是指以肾小球结构和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肾脏疾病,主要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等。肾小球疾病可能由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感染、代谢紊乱等多种原因引起,典型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需通过尿液检查、血液检查、肾活检等明确诊断,并根据具体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
1、免疫异常免疫复合物沉积或自身抗体攻击肾小球基底膜是常见病因。例如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因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眼睑水肿、茶色尿。治疗需控制感染源,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氢氯噻嗪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2、遗传因素Alport综合征等遗传性肾病可导致肾小球基底膜结构缺陷,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伴听力或视力异常。基因检测可确诊,治疗以控制血压和蛋白尿为主,常用缬沙坦胶囊、环孢素软胶囊等延缓疾病进展,需定期监测尿蛋白和肾功能。
3、感染因素乙型肝炎病毒、HIV等感染可直接损伤肾小球,表现为肾病范围蛋白尿。乙肝相关性肾炎需联合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分散片,配合黄葵胶囊等中成药调节免疫。感染控制后部分患者蛋白尿可缓解。
4、代谢紊乱糖尿病肾病是长期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早期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后期进展为大量蛋白尿。需严格控糖并使用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片,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延缓肾小球硬化。
5、继发性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可继发狼疮性肾炎,表现为血尿伴关节痛、皮疹。肾活检明确病理分型后,轻者用羟氯喹片,重者需甲泼尼龙片联合环磷酰胺注射液冲击治疗,同时避免日光暴晒。
肾小球疾病患者需长期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易吸收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出现尿泡沫增多、下肢水肿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诊,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冬季注意保暖防感染,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