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78人阅读
白茅根是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生津止渴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血热出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等症状。
1、凉血止血白茅根性寒味甘,能清泄血分热邪,对血热妄行引起的鼻出血、咯血、尿血等症状有止血作用。其止血机制与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聚集有关。临床常与侧柏叶、茜草等配伍使用,如十灰散。脾胃虚寒者慎用,避免加重腹泻。
2、清热利尿白茅根可通过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促进尿液生成,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现代研究表明白茅根含钾盐和茅根多糖,能抑制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常与车前子、滑石等组成八正散,但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
3、生津止渴白茅根甘寒益阴,能缓解热病伤津导致的口干舌燥,其活性成分可刺激唾液分泌。适用于外感热病后期或糖尿病引起的烦渴,常与天花粉、麦冬配伍。使用时需控制摄入量,过量可能引起胃脘不适。
4、抗炎抑菌白茅根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其黄酮类成分可通过抑制环氧酶-2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外用时可将鲜品捣敷治疗皮肤化脓性感染,但开放性伤口需严格消毒后使用。
5、保肝利胆白茅根中的异荭草素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促进胆汁排泄,对酒精性肝损伤和黄疸型肝炎有辅助治疗作用。常与茵陈、栀子配伍组成茵陈蒿汤,胆道完全梗阻患者禁用。
使用白茅根时建议选择表面黄白色、断面中空的干燥根茎,鲜品用量一般为30-60克,干品15-30克。煎煮时宜后下以保留有效成分,虚寒体质者应配伍生姜或大枣。出现皮疹、腹痛等不良反应需立即停用,孕妇及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日常可搭配雪梨、甘蔗等制作药膳,避免与辛辣燥热食物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