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96人阅读
贫血可通过观察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方式判断。主要表现有皮肤苍白、乏力、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等,确诊需结合血常规检查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等指标。
1、观察症状贫血早期可能出现皮肤黏膜苍白,以眼睑、甲床等部位明显。伴随活动后心悸气短、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等消化系统表现。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
2、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是诊断贫血的主要依据。成年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可初步判断贫血。根据红细胞平均体积可分为小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和大细胞性贫血。检查时需注意是否合并白细胞或血小板异常。
3、贫血分类诊断缺铁性贫血表现为血清铁蛋白降低,需排查慢性失血或铁摄入不足。巨幼细胞性贫血与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有关,可能出现舌炎、肢体麻木。溶血性贫血可见黄疸、脾肿大,需完善网织红细胞计数等检查。
4、特殊人群筛查孕妇贫血标准为血红蛋白低于110g/L,需定期监测。老年人贫血可能由慢性病或营养不良引起,需评估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素食者、消化道手术患者需重点排查维生素B12缺乏。
5、病因学检查骨髓穿刺适用于难治性贫血或全血细胞减少。粪便潜血试验可筛查消化道出血。地中海贫血需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和基因检测。慢性肾病贫血需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
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适量摄入红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富含铁的食物。维生素C有助于铁吸收,可搭配柑橘类水果食用。避免浓茶、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饮品。长期贫血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建议每3-6个月复查血常规。如出现明显乏力、胸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