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32人阅读
打白蛋白的最大危害是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循环负荷过重。白蛋白注射液主要用于纠正低蛋白血症或休克等情况,但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白蛋白输注可能诱发速发型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喉头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与个体免疫系统对异种蛋白的敏感性有关,既往有药物过敏史者风险更高。输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备好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寒战、发热等输液反应,通常与制剂纯度或输注速度有关。
过量输注可能导致循环超负荷,尤其对心功能不全患者风险显著增加。白蛋白的胶体渗透作用会使组织间隙水分快速回流至血管内,短时间内血容量骤增可能诱发急性肺水肿。临床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用于单纯营养支持或轻微低蛋白血症。肝硬化患者输注后可能加重门静脉压力,诱发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使用白蛋白注射液需在医生严格监护下进行,输注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并评估心肺功能。治疗期间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停止输注。长期反复使用可能抑制自身白蛋白合成,并存在血源性疾病传播的理论风险。建议医疗机构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避免不必要的白蛋白使用,优先通过病因治疗改善低蛋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