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孕囊排出后还是腹痛怎么回事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用触爱排出豆腐渣是怎么回事?

阴道排出豆腐渣样分泌物通常由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宫颈炎或激素水平紊乱引起,可通过抗真菌药物、抗生素治疗、局部清洁及调节生活习惯改善。

1、霉菌性阴道炎:

白色念珠菌感染是常见诱因,典型表现为外阴瘙痒伴豆腐渣样白带。过度清洗、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力低下易诱发。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克霉唑栓、制霉菌素片等抗真菌药物,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

2、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菌群失衡导致加德纳菌过度繁殖,白带可能呈现灰白色豆腐渣状并伴有鱼腥味。频繁性生活、阴道灌洗会破坏微环境。甲硝唑栓、克林霉素软膏等药物可抑制致病菌,同时需补充乳杆菌制剂恢复菌群平衡。

3、滴虫性阴道炎:

阴道毛滴虫感染会引起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严重时可能凝结成块。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伴有明显灼痛感。口服替硝唑联合阴道栓剂治疗效果较好,性伴侣需同步治疗。

4、宫颈炎:

宫颈柱状上皮外移时分泌物增多,混合脱落上皮细胞可能形成渣样物。慢性炎症刺激或机械损伤是主因,需通过阴道镜检查确诊。急性期可选用保妇康栓,合并感染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5、激素波动:

排卵期或妊娠期雌激素升高会导致白带量多粘稠,偶见凝乳状。这种生理性变化无需特殊处理,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即可。若持续超过两周需排除病理性因素。

日常建议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碱性洗液冲洗阴道。经期勤换卫生巾,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适当摄入含益生菌的酸奶或补充剂有助于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症状反复发作时应及时进行白带常规和细菌培养检查。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成熟的卵泡什么时候自然排出?

成熟的卵泡通常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自然排出,具体时间受激素水平、个体差异、生活习惯、基础疾病及环境因素影响。

1、激素水平:

卵泡发育和排卵受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调控。排卵前24-36小时会出现促黄体生成素峰值,触发卵泡破裂。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影响激素分泌周期。

2、个体差异:

月经周期在21-35天均属正常范围,排卵日相应变化。周期28天者多在中期排卵,短周期者排卵提前,长周期者排卵延后。基础体温监测显示排卵后体温上升0.3-0.5度。

3、生活习惯:

长期熬夜可能扰乱褪黑素分泌,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过度运动导致体脂率低于17%可能引起排卵障碍。吸烟会加速卵泡闭锁,使排卵周期紊乱。

4、基础疾病:

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干扰性激素代谢,高泌乳素血症直接抑制排卵。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约有30%伴有排卵功能障碍,表现为卵泡黄素化未破裂综合征。

5、环境因素:

时差变化可能暂时影响生物钟节律,季节性光照时间变化也会调节褪黑素分泌。极端环境温度超过机体调节能力时,可能暂时抑制排卵功能。

备孕期间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E,适量食用豆制品调节雌激素水平。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强度以心率维持在220-年龄×60%-70%为宜。避免接触双酚A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减少塑料制品使用。排卵期前后可配合尿促黄体生成素试纸监测峰值,结合宫颈黏液观察提高受孕几率。若周期紊乱持续3个月以上,需进行性激素六项和超声卵泡监测检查。

林丽丽

副主任医师 桂林南溪山医院 妇科

尿结石排出了还尿血怎么回事?

尿结石排出后仍出现尿血可能由结石残留损伤、尿路感染、肾实质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或尿道修复期出血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原因采取对症处理。

1、结石残留损伤:

结石排出过程中可能造成输尿管或尿道黏膜划伤,即使结石已排出,受损部位仍可能持续渗血。这种情况通常伴随排尿刺痛感,建议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促进黏膜修复,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

2、尿路感染:

结石滞留期间易诱发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感染会导致尿路黏膜充血水肿,表现为血尿伴尿频尿急。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认,确诊后可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疗,同时保持会阴部清洁。

3、肾实质损伤:

较大结石可能造成肾盂压力增高,引发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这类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可能伴有腰部隐痛。建议进行肾脏B超检查,确诊后需限制剧烈运动,可配合使用肾康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药物。

4、凝血功能障碍:

长期血尿患者可能合并血小板减少或维生素K缺乏,导致止血功能异常。表现为出血时间长、凝血块形成缓慢。需完善凝血四项检查,针对原发病因补充维生素K或血小板,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

5、尿道修复期出血:

结石排出后尿道黏膜修复需要7-10天,此期间排尿冲刷可能造成结痂脱落出血。表现为间断性淡红色尿液,无其他不适。建议多饮用蔓越莓汁等酸性饮品,保持尿路通畅,避免骑自行车等压迫尿道的行为。

出现血尿期间应保持每日2500毫升以上饮水量,优先选择纯净水或柠檬水等低糖饮品。饮食需避免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增加西瓜、冬瓜等利尿蔬果摄入。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跳跃、深蹲等可能加重出血的动作。若血尿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剧烈腰痛,需立即泌尿外科就诊排查肿瘤等严重病变。

郑志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胸外科

肾结石0.5cm可以排出吗?

0.5厘米的肾结石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排出。结石能否排出主要与结石位置、输尿管条件、饮水量、运动辅助、药物干预等因素有关。

1、结石位置:

位于肾盂或上段输尿管的0.5厘米结石排出几率较高,输尿管自然直径约0.2-0.5厘米,结石可能随尿液移动。若结石卡在输尿管狭窄处,需医疗干预解除梗阻。

2、输尿管条件:

输尿管蠕动功能正常者更易排出结石,既往有输尿管狭窄或手术史者可能影响排出。伴随肾积水时需评估梗阻程度,积水超过2周需考虑体外碎石。

3、饮水量:

每日饮水2500-3000毫升可增加尿流冲刷作用,推荐分次饮用白开水或柠檬水。避免浓茶咖啡等含草酸饮料,夜间保持适量饮水防止尿液浓缩。

4、运动辅助:

跳绳、爬楼梯等跳跃运动利用重力促进结石下移,每日3次每次10分钟为宜。运动后配合热敷腰腹部,缓解输尿管痉挛引起的疼痛。

5、药物干预:

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双氯芬酸钠栓剂缓解疼痛。中药排石颗粒含金钱草、海金沙等成分,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

出现持续剧烈腰痛、血尿或发热需立即就医。日常可增加柑橘类水果摄入,其含有的枸橼酸能抑制结石形成,避免高草酸食物如菠菜竹笋,控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保持适量有氧运动促进代谢,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位置变化,超过6周未排出建议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治疗。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月经排出的软软的一团是什么?

月经排出的软软一团通常是脱落的子宫内膜组织混合血液形成的凝块。月经血块可能由激素波动、子宫收缩异常、子宫内膜增生、凝血功能变化、子宫位置异常等因素引起。

1、激素波动:

孕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形成较大组织碎片。这种情况多见于青春期初潮或围绝经期女性,通常伴随月经周期不规律。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激素平衡。

2、子宫收缩异常:

子宫肌层收缩力减弱时,经血排出速度减慢易形成凝块。可能与缺铁性贫血或运动不足有关,建议适度进行盆底肌训练,避免久坐不动。

3、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过度增厚时脱落组织量增多,可能出现拇指大小的柔软团块。常伴有经量增多症状,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必要时需药物调节内膜生长。

4、凝血功能变化:

经血中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会导致血块形成。常见于饮水不足或维生素K缺乏人群,经期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上,适量补充深绿色蔬菜。

5、子宫位置异常:

子宫过度前屈或后屈可能影响经血排出,积血凝固后形成团块。改变体位如膝胸卧位有助于改善排出,持续存在需排除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

月经期间建议穿着宽松衣物避免压迫盆腔,每日温水清洗外阴1-2次,选择透气性好的卫生用品并及时更换。饮食可增加南瓜、红枣等含铁食物,避免生冷刺激食物。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游泳等可能引起感染的活动。出现血块直径超过3厘米或伴随严重腹痛时,应及时就医排查子宫内膜息肉等病变。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热门标签

宫外孕 曲霉病 神游症 前列腺癌 乳腺腺病 孢子丝菌病 黑布拉痒疹 代谢性碱中毒 输卵管卵巢脓肿 基底神经节综合征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