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43人阅读
消化道出血不一定必须做胃镜,但胃镜检查是明确病因的重要手段。消化道出血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胃镜检查、药物治疗、影像学检查、保守观察、手术干预等。
1、胃镜检查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的出血点,适用于急性活动性出血或疑似上消化道病变。对于呕血、黑便患者,胃镜可同时进行止血治疗,如钛夹夹闭或注射止血药物。胃镜禁忌症包括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或患者无法配合。
2、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可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黏膜修复。止血药物如血凝酶冻干粉、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适用于轻度出血。药物治疗通常作为胃镜前的过渡措施或无法耐受内镜时的替代方案。
3、影像学检查CT血管造影能识别血管畸形或肿瘤引起的出血,适用于怀疑中下消化道出血或胃镜未发现病灶时。放射性核素扫描对小肠出血定位有帮助,但分辨率较低。这些检查对患者身体条件要求较胃镜宽松。
4、保守观察对于生命体征稳定、出血量小的患者,可暂缓胃镜检查。通过禁食、补液、监测血红蛋白变化评估出血是否停止。老年患者或长期服用抗凝药者需谨慎选择该方案,避免延误治疗。
5、手术干预当胃镜止血失败或发现恶性肿瘤、血管畸形时需外科手术。腹腔镜探查适用于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开腹手术多用于大血管破裂等急症。手术风险较高,通常作为最终治疗手段。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营养维持能量。恢复期饮食需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坚硬食物刺激黏膜。定期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观察粪便颜色变化。若出现头晕、冷汗等休克前兆或再次呕血,须立即就医。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者需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