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81人阅读
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肝硬化可能导致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下降,同时脾功能亢进会破坏血小板,这些因素共同增加了凝血障碍的风险。
肝硬化时肝脏结构发生改变,正常肝细胞被纤维组织替代,影响了凝血因子的合成。肝脏是凝血因子II、VII、IX、X等的主要合成场所,当肝功能受损时,这些因子的水平会明显降低。同时肝硬化常伴随门静脉高压,导致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加速了血小板的破坏和清除,使血小板数量减少。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使肝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表现,严重时可能发生消化道大出血。
部分肝硬化患者可能合并维生素K缺乏,进一步加重凝血功能障碍。维生素K是凝血因子II、VII、IX、X活化所必需的辅因子,肝硬化患者由于胆汁分泌减少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长期饮酒导致的肝硬化患者还可能存在营养不良,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这些因素叠加会使凝血功能异常更加明显,需要定期监测凝血指标。
肝硬化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造成外伤的活动,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风险。饮食上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K摄入,如适量食用深绿色蔬菜。出现不明原因出血或瘀斑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维生素K补充或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定期检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对预防严重出血并发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