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93人阅读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吸入过量一氧化碳气体导致组织缺氧的急性中毒性疾病。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氧气运输,主要损害心脑等需氧量高的器官。
1、中毒机制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氧气的240倍,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后失去携氧能力。同时一氧化碳会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干扰细胞内氧利用。当碳氧血红蛋白浓度超过10%时可能出现头痛症状,超过50%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2、常见来源主要来源于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包括燃气热水器故障、煤炉取暖通风不良、汽车尾气吸入、火灾现场等密闭空间。冬季取暖期和浴室使用燃气热水器时事故高发。
3、典型症状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中度中毒出现意识模糊、共济失调;重度中毒可致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特征性表现为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但实际临床中该体征出现率不足40%。
4、诊断方法依据暴露史结合碳氧血红蛋白检测,血气分析显示血氧饱和度正常但实际缺氧。需与脑血管意外、低血糖等鉴别。现场快速检测可使用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
5、急救措施立即脱离中毒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高压氧治疗是特效手段,可加速一氧化碳排出。中重度患者需进行生命支持治疗,纠正酸中毒,防治脑水肿。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减轻神经损伤。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需定期检查燃气设备,保持通风良好,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使用煤炉取暖时注意烟道通畅,汽车怠速时避免在密闭车库停留。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开窗通风并就医,迟发性脑病可能在中毒后2-60天出现,恢复期需密切观察神经精神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