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44人阅读
反胆汁胃炎是否严重需结合病情程度判断,多数情况下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但若长期未干预可能引发胃黏膜损伤甚至癌变。反胆汁胃炎主要指胆汁反流至胃部引发的慢性炎症,通常与胃部手术、幽门功能障碍、胃肠动力紊乱等因素相关。
轻度反胆汁胃炎患者可能仅出现间歇性上腹灼痛、餐后饱胀或口苦等症状,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脂食物、减少刺激性饮食及规律作息后,症状可逐步缓解。部分患者需配合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片、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辅助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重度反胆汁胃炎可能伴随持续性胸骨后疼痛、呕吐胆汁、体重下降等表现,胃镜检查可见明显黏膜糜烂或肠化生改变。此类情况需积极进行抑酸治疗如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胆酸结合药物如考来烯胺散,必要时需手术重建消化道解剖结构以防止并发症。
长期胆汁反流可导致胃黏膜屏障持续受损,增加Barrett食管和胃腺癌发生概率。建议患者避免餐后立即平卧,睡眠时抬高床头,戒烟限酒,定期进行胃镜随访。若出现呕血、黑便或进行性吞咽困难等预警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