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42人阅读
插尿管尿路感染可通过保持清洁、多饮水、使用抗生素、更换尿管、就医复查等方式治疗。插尿管尿路感染通常与细菌逆行感染、尿管留置时间过长、操作不规范、免疫力低下、尿道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1、保持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及尿管接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清洁时动作需轻柔,由前向后擦拭,防止肠道细菌污染尿道。尿管与尿袋连接处需定期消毒,尿袋应悬挂于膀胱水平以下,避免尿液反流。若发现尿管周围有分泌物或红肿,可用碘伏棉球局部消毒。
2、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2000毫升以上,可稀释尿液并增加尿流速度,减少细菌在尿路滞留。建议选择温开水、淡绿茶等,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咖啡。排尿量增加有助于机械性冲洗尿道,降低细菌定植概率。但心肾功能不全者需遵医嘱控制水量。
3、使用抗生素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生素。细菌培养结果明确前,通常选用广谱抗生素覆盖常见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完成全程治疗防止耐药性产生。
4、更换尿管长期留置尿管者每2-4周需更换一次,硅胶材质尿管可适当延长更换周期。操作时严格无菌技术,避免牵拉损伤尿道黏膜。若尿管堵塞或明显污染应立即更换,新置入尿管后需固定稳妥,防止移动摩擦导致黏膜损伤。
5、就医复查出现发热、血尿、腰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尿培养及药敏试验。反复感染者需排查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基础疾病。治疗结束后应复查尿常规确认感染清除,必要时行泌尿系超声检查评估解剖结构。
插尿管期间应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避免尿管受压折叠。饮食上增加酸奶、蔓越莓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记录尿量及尿液性状,定期测量体温。若需长期留置尿管,可咨询医生评估间歇导尿的可行性。恢复期可进行盆底肌训练增强尿道括约肌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尿管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