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34人阅读
慢性尿路感染可通过调整饮水习惯、保持会阴清洁、避免憋尿、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慢性尿路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尿路结构异常、免疫力低下、糖尿病、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水习惯每日摄入2000-3000毫升水有助于稀释尿液并促进细菌排出。建议分次饮用温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肾脏负担。可适当饮用蔓越莓汁,其含有的原花青素可能抑制细菌黏附尿路上皮。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饮水量,避免水肿。
2、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从前向后擦拭避免肠道细菌污染尿道。经期需及时更换卫生巾,性生活后尽快排尿冲洗尿道。避免使用碱性洗液破坏正常菌群平衡,选择pH值5.5左右的弱酸性护理产品更适宜。
3、避免憋尿排尿间隔不超过3小时,及时排空膀胱可减少细菌繁殖机会。长期憋尿可能导致膀胱肌张力减退,残余尿量增加。对于久坐人群,建议设定闹钟提醒排尿,夜间起夜1-2次属正常现象。
4、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药物。治疗前需进行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疗程通常持续7-14天。反复发作者可能需要低剂量抗生素维持治疗3-6个月,但需警惕耐药性。
5、中医调理湿热下注型可选用八正合剂清热利湿,脾肾两虚型适用金匮肾气丸温补脾肾。针灸选取关元、三阴交等穴位,配合艾灸增强体质。中药坐浴可用苦参、黄柏等煎汤熏洗,但皮肤破损者禁用。
慢性尿路感染患者应穿着棉质透气内裤,避免紧身裤局部闷热。饮食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增加酸奶等含益生菌食品。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建议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若出现发热、腰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肾盂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