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45人阅读
水肿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但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水肿伴有尿量减少、泡沫尿等症状时需警惕肾脏问题,常见关联疾病有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或药物副作用也可能导致水肿。
肾脏疾病引发水肿的机制与蛋白尿和钠水潴留相关。肾病综合征发生时,大量蛋白从尿液中丢失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渗入组织间隙形成凹陷性水肿,多从眼睑和下肢开始。慢性肾炎患者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钠排泄减少引发水钠潴留,表现为晨起颜面浮肿和下肢对称性肿胀。急性肾小球肾炎则因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急性下降,可能伴随血尿和高血压。
非肾脏因素中,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时,下肢水肿常于傍晚加重并伴有颈静脉怒张。肝硬化患者因门静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多出现腹水伴下肢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引发黏液性水肿时,按压水肿部位无凹陷且伴随怕冷、嗜睡。部分降压药、激素类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也可能引起药物性水肿,停药后可缓解。长时间站立或经期前激素变化导致的水肿多为暂时性。
建议记录水肿出现时间、部位变化和伴随症状,避免高盐饮食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若水肿持续超过3天、进展迅速或伴随呼吸困难、尿量明显减少,应及时到肾内科或心血管科就诊,完善尿常规、肾功能、超声等检查。日常可适当抬高水肿肢体促进回流,但禁止自行使用利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