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糖尿病多久会手麻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女性晚上睡觉手麻是怎么回事?

女性晚上睡觉手麻可能由睡姿压迫、腕管综合征、颈椎病、维生素缺乏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原因引起。

1、睡姿压迫:

长时间保持手臂受压姿势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引发暂时性手部麻木。常见于侧睡时手臂被身体重量压迫,或枕头过高导致颈部过度屈曲。调整睡姿避免肢体受压,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可有效缓解症状。

2、腕管综合征:

腕部正中神经受压所致,夜间症状加重与手腕屈曲姿势有关。可能与长期使用鼠标、频繁做抓握动作有关,表现为拇指至无名指桡侧麻木。建议佩戴腕部支具保持中立位,严重者需进行神经松解手术。

3、颈椎病:

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时,可能引起单侧上肢放射性麻木。多伴有颈部僵硬、头晕等症状,夜间卧位可能加重椎间盘压力。可通过颈椎牵引、理疗改善,必要时需行椎间孔扩大术。

4、维生素缺乏:

维生素B1、B6、B12缺乏会影响周围神经髓鞘形成,导致对称性肢体末端麻木。常见于长期素食、胃肠吸收障碍人群,可能伴随乏力、食欲减退。需检测血清维生素水平,通过膳食补充或注射剂改善。

5、糖尿病神经病变: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发微血管病变,导致末梢神经缺血损伤。典型表现为手套袜套样感觉异常,夜间代谢减慢时症状明显。需严格控糖并配合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疼痛明显者可考虑普瑞巴林。

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睡眠时穿戴宽松衣物。日常可进行手指操、腕部旋转等柔韧性训练,饮食注意补充富含B族维生素的全谷物、瘦肉及深绿色蔬菜。若麻木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肌肉萎缩,需及时进行肌电图和颈椎核磁共振检查。控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同时,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工作,每小时应活动上肢5-1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手痉挛成鸡爪状、手麻的原因?

手痉挛成鸡爪状伴手麻可能由低钙血症、腕管综合征、颈椎病、周围神经病变、肌张力障碍等因素引起。症状通常表现为突发性肌肉抽搐、感觉异常或活动受限,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低钙血症:

血液中钙离子浓度不足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发手足抽搐。典型表现为手指痉挛呈“助产士手”或鸡爪状,伴随口周麻木或肢体刺痛感。轻度缺钙可通过增加乳制品、豆制品等膳食摄入改善,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

2、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压时,易出现拇指至无名指桡侧麻木及夜间手部痉挛。长期重复性手部动作或妊娠期水肿是常见诱因。早期可通过腕部支具固定、局部热敷缓解,严重病例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注射或腕横韧带松解术。

3、颈椎病:

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单侧上肢放射性麻木和肌肉痉挛。症状常与颈部姿势相关,可能伴随肩臂疼痛。保守治疗包括颈椎牵引、低频脉冲电刺激,神经压迫严重者需考虑椎间孔扩大术。

4、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酒精中毒等引起的末梢神经损伤,可表现为对称性手套样麻木伴间歇性肌痉挛。需通过血糖控制、戒酒及营养神经药物干预,同时需排查重金属中毒等罕见病因。

5、肌张力障碍:

局部肌张力障碍如书写痉挛症,表现为特定动作时手部不自主痉挛。可能与基底节区功能异常有关,肉毒毒素注射可暂时缓解症状,配合生物反馈训练能改善运动控制。

日常需注意保持手部温暖避免受凉,痉挛发作时可轻柔拉伸手指并热敷。建议减少高盐饮食以防电解质紊乱,适当补充富含B族维生素的全谷物及绿叶蔬菜。若症状频繁发作或伴随肌力下降,需尽早就医进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检查明确病因。长期伏案工作者应每小时活动颈肩部,睡眠时避免手腕过度屈曲。

赵平

主任医师 单县中心医院 全科

脑梗后手麻多久才能恢复正常?

脑梗后手麻恢复时间通常为1-6个月,实际恢复周期受病灶位置、神经损伤程度、康复干预时机、基础疾病控制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1、病灶位置:

大脑皮层运动区或感觉区梗死可能导致持续性手麻,恢复需3个月以上;若为小血管闭塞引起的腔隙性梗死,手麻症状多在1-2个月内缓解。早期通过弥散加权成像明确梗死范围有助于预判恢复周期。

2、神经损伤程度:

短暂性缺血仅造成神经元功能障碍时,手麻2-4周可逆;若出现轴索变性等结构性损伤,需3-6个月神经重塑。神经电生理检查能客观评估损伤程度,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提示恢复周期延长。

3、康复干预时机:

发病后24-72小时内启动良肢位摆放等床边康复,可减少感觉异常持续时间;2周内介入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疗法,能缩短50%恢复时间。错过黄金康复窗可能导致感觉代偿异常。

4、基础疾病控制:

合并糖尿病未控制者,周围神经修复速度下降30%-40%,恢复期延长至6-8个月;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持续>140mmHg会加重微循环障碍,建议维持血压在120-130/80mmHg区间。

5、个体差异:

年龄>65岁患者神经再生能力减弱,恢复时间较年轻人延长1.5-2倍;左利手患者右侧脑梗后手麻恢复更快,与大脑半球功能代偿差异有关。吸烟者需彻底戒烟才能保证神经修复效率。

康复期间建议每日进行感觉再训练,如闭眼触摸不同纹理物品棉布、砂纸、毛刷,配合温水37-40℃交替浸泡刺激;饮食增加富含卵磷脂的蛋黄、大豆及维生素B12的动物肝脏,避免高盐高脂饮食;睡眠保持7-8小时/天以促进髓鞘修复,午休不超过30分钟以免影响夜间睡眠质量。若6个月后仍存在显著感觉障碍,需复查磁共振评估是否继发中枢性疼痛综合征。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晚上睡觉手麻是什么原因引起?

晚上睡觉手麻可能由睡姿压迫、腕管综合征、颈椎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维生素B12缺乏等原因引起。

1、睡姿压迫:

长时间保持手臂受压姿势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常见于侧卧时手臂被身体压迫。这种生理性麻木通常在改变体位后数分钟内缓解,可通过调整睡姿使用抱枕减轻压迫。

2、腕管综合征:

腕部正中神经受压引发夜间手部麻木,可能与长期重复性手部动作有关。典型表现为拇指、食指、中指麻木,严重时伴肌肉萎缩。保守治疗包括腕部支具固定,必要时需手术松解腕横韧带。

3、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易导致单侧手臂放射痛和麻木,与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相关。症状在颈部活动时加重,可能伴随肩背酸痛。需通过颈椎牵引、理疗改善,严重者需椎间孔镜手术减压。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造成末梢神经损伤,表现为对称性手套样麻木。常伴足部麻木、蚁走感,需严格控糖并配合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

5、维生素B12缺乏:

造血和神经功能必需的维生素B12不足时,会出现四肢远端对称性麻木。常见于长期素食者或胃肠吸收障碍患者,需检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并及时补充。

建议睡前避免饮酒或咖啡因饮料,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保持颈椎自然曲度。日常可进行手指抓握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富含B族维生素的全谷物、瘦肉和绿叶蔬菜。若麻木持续存在或伴随肌力下降,需尽早就医进行肌电图或颈椎核磁共振检查明确病因。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有时候忽然手麻脚麻怎么回事?

突发性手脚麻木可能由血液循环障碍、神经压迫、电解质紊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颈椎病等原因引起。

1、血液循环障碍: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局部受压会导致肢体供血不足,引发短暂性麻木。这种情况常见于睡眠姿势不当或久坐后,通常改变体位后数分钟内可自行缓解。建议避免长时间压迫肢体,定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2、神经压迫:

腕管综合征或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可能压迫周围神经,导致手脚麻木。这类麻木多呈特定神经分布区域的特征性表现,可能伴有刺痛感或肌肉无力。轻度症状可通过热敷和康复锻炼缓解,持续症状需就医评估。

3、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或低钙血症会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表现为突发性肢体麻木。常见于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腹泻或饮食失衡等情况。适当补充含钾食物如香蕉,或含钙食物如乳制品有助于预防。

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损伤末梢神经,早期表现为对称性手脚麻木,呈"袜套-手套"样分布。患者常伴有皮肤蚁走感或痛觉过敏,需严格控糖并配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

5、颈椎病:

颈椎退变可能刺激神经根,引起上肢放射性麻木,常伴随颈部僵硬和头晕症状。轻度患者可通过颈椎牵引和理疗改善,严重椎间盘突出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运动,如每周3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能改善血液循环;饮食上多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全谷物和绿叶蔬菜,有助于神经保护;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寒冷季节注意肢体保暖,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若麻木反复发作或持续超过1小时,建议尽早就医排查病因。

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热门标签

虚脱 筋膜炎 恋物症 露阴症 髌骨骨折 根尖脓肿 宫颈粘连 老年性紫癜 麻痹性斜视 痛性肌痉挛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