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药剂科

心率慢吃什么药见效快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控制心率缓解紧张的药?

控制心率缓解紧张的药物主要有美托洛尔、普萘洛尔、阿替洛尔、地西泮、艾司唑仑等。这些药物适用于心律失常、焦虑症等疾病引起的心率加快和紧张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一、美托洛尔

美托洛尔属于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降低心率,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伴发的心动过速。该药可能引起乏力或头晕,支气管哮喘患者慎用。

二、普萘洛尔

普萘洛尔作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阻断肾上腺素对心脏的作用,用于甲亢危象、嗜铬细胞瘤等疾病导致的心率失常。服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变化。

三、阿替洛尔

阿替洛尔是长效β受体阻滞剂,能持续稳定心率,适合需长期控制心率的患者。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心力衰竭患者禁用。

四、地西泮

地西泮作为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通过增强中枢神经抑制缓解紧张情绪,适用于急性焦虑发作。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性。

五、艾司唑仑

艾司唑仑具有镇静和抗焦虑作用,可改善应激状态下的心悸症状。服药后应避免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

使用上述药物期间需定期复查心电图,避免突然停药。配合深呼吸训练、规律作息等非药物方式可增强疗效。日常饮食注意限制咖啡因摄入,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自主神经调节。出现明显胸闷或心率持续异常时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武恩翠

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高血压会心率过快吗?

高血压患者可能出现心率过快的情况,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种症状。心率过快可能与血压控制不佳、心脏代偿性反应、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

高血压患者出现心率过快通常与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有关。当血压持续升高时,心脏需要更用力泵血来对抗增高的外周血管阻力,这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引起左心室肥厚,进一步影响心脏电传导系统,造成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表现。部分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也可能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

少数情况下,高血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或嗜铬细胞瘤等疾病时,心率过快症状会更为明显。这些疾病本身就会导致代谢率增高或儿茶酚胺分泌异常,与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可能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危险心律失常,甚至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心率和血压,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进行有氧运动,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若发现静息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钟,或伴随胸闷、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降压方案,或进行动态心电图等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心率过快的原因。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儿童心率正常范围?

儿童心率正常范围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新生儿心率通常为每分钟120-140次,1岁以下婴儿为110-130次,1-3岁幼儿为100-120次,3-7岁儿童为80-110次,7岁以上儿童接近成人水平为60-100次。心率受体温、活动状态、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

1、新生儿心率

新生儿出生后心率较快,正常范围为每分钟120-140次。这是由于新生儿心脏较小,每次搏动输出的血液量有限,需要通过加快心率来满足机体需求。新生儿心率测量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哭闹、哺乳或排便时心率会明显增快。若持续低于100次或超过160次,需警惕先天性心脏病、感染等异常情况。

2、婴儿期心率

1岁以下婴儿心率为110-130次/分钟,随着月龄增长逐渐减慢。此阶段心率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如发热时每升高1℃心率可增加10-15次。婴儿心率超过160次或低于80次,伴随喂养困难、多汗等症状时,可能存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肌炎等疾病,建议及时就医检查。

3、幼儿期心率

1-3岁幼儿正常心率为100-120次/分钟。该年龄段儿童活动量增大,清醒时心率波动较大,睡眠时可降至80-100次。持续性心率增快可能提示贫血、脱水或甲状腺功能亢进,而心率过缓需排除窦房结功能异常或药物影响。日常应注意观察孩子活动耐力和面色变化。

4、学龄前儿童心率

3-7岁儿童心率范围为80-110次/分钟,运动后可达140-160次,但休息10分钟内应恢复至基础水平。心率持续增快伴体重不增、易疲劳等症状时,需评估是否存在慢性疾病。部分儿童可能出现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减慢,通常属于生理现象。

5、学龄儿童心率

7岁以上儿童心率逐渐接近成人标准,安静时为60-100次/分钟。体育锻炼可使心率适度降低,运动员儿童静息心率可至50-60次。若出现不明原因心悸、胸闷伴心率异常,需进行心电图检查排除心律失常。日常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量摄入含咖啡因饮料。

家长测量儿童心率时应选择孩子安静状态,使用食指和中指轻触腕部桡动脉或颈部颈动脉,计数15秒脉搏数后乘以4。记录心率时需同时注明测量时间和孩子状态。定期体检中应关注心率变化趋势,出现心率持续异常、伴随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均衡营养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儿童正常心率。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心率与血压的关系?

心率和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的两个重要指标,两者通过自主神经调节和血流动力学机制相互影响。心率增快可能通过增加心输出量导致血压升高,而血压变化也会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影响心率。主要关联机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管阻力变化、心脏每搏输出量调整等。

1、交感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时,会同时加快心率和收缩血管。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心肌收缩力增强、窦房结自律性增高,导致心率加快;同时外周血管收缩引起舒张压上升。这种同步调节常见于运动、应激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情况。

2、压力反射机制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能感知血压变化。当血压突然升高时,会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减慢心率;反之低血压时则解除对心脏的抑制,出现代偿性心率增快。这种负反馈调节在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中表现尤为明显。

3、心输出量影响

心率是心输出量的决定因素之一。当心率在生理范围内增快时,每分钟心脏泵血量增加可能升高收缩压。但心率过快会缩短心室充盈时间,反而降低每搏输出量,此时血压可能下降,常见于快速型心律失常。

4、血管阻力变化

外周血管阻力直接影响舒张压水平。某些情况下如焦虑发作时,心率加快伴随外周血管收缩,会导致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步上升。而发热时心率增快但血管扩张,则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5、病理状态关联

在高血压患者中,长期压力负荷可能引发左心室肥厚,导致舒张功能减退,此时心率增快成为维持心输出量的重要代偿机制。而心力衰竭患者由于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常出现心率血压调节失衡。

日常监测时应同时关注心率和血压变化。规律有氧运动可改善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建议选择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饮食注意控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食盐。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戒烟有助于恢复血管弹性。若发现静息心率持续超过100次/分或血压波动明显,应及时进行动态心电图和24小时血压监测。

尹慧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内科

心率170危险吗?

心率170次/分是否危险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健康成年人运动时可能出现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但静息状态持续该心率可能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心律失常疾病。

健康人群剧烈运动时心率可达170次/分,这是心脏对运动需求的正常代偿反应。运动停止后5-10分钟内心率应逐渐回落至基础水平,伴随呼吸平稳、无胸闷头晕等不适。运动员因心脏储备功能较强,运动时心率峰值可能更高。这类情况无须特殊处理,建议运动前后做好热身与放松,避免突然停止运动。

静息状态下持续心率170次/分属于严重心动过速,常见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期,患者可能突发心悸、出汗、濒死感。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时心率也可达160-200次/分,多伴随脉搏短绌和心律绝对不齐。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危象等急症同样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这类情况需立即静卧并呼叫急救,尝试刺激迷走神经可能终止部分室上速发作,但禁止自行用药。

建议日常监测静息心率与运动后恢复情况,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突发不明原因心动过速时,记录发作时间与伴随症状有助于医生诊断。保持规律作息、限制咖啡因摄入、控制基础疾病可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概率。若反复出现心悸或晕厥,需完善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

黄国栋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预防保健科

热门标签

脑脓肿 舞蹈症 恶性蓝痣 创伤性休克 角膜老年环 肾病综合征 肱骨髁上骨折 麻痹性肠梗阻 吉兰-巴雷综合征 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