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57人阅读
脑卒中可能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脑卒中可通过控制血压、调节血脂、抗凝治疗、手术干预、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
1、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壁损伤,增加脑卒中概率。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眩晕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同时限制钠盐摄入,每日监测血压。
2、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可能阻塞脑动脉,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常伴随肢体麻木、言语不清。可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配合低脂饮食和规律运动。
3、心脏病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易形成血栓,随血流进入脑部导致栓塞。患者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治疗需使用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抗凝药物,必要时进行射频消融手术。
4、糖尿病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需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降糖药,严格控糖饮食,定期检测血糖水平。
5、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会加重血管负担。改善需逐步戒烟限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预防脑卒中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多食深色蔬菜和深海鱼类。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三高患者需规律服药并定期复查。出现突发头痛、偏瘫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4.5小时内。康复期患者可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