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51人阅读
肾炎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水肿特点和伴随症状。肾炎性水肿多由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性水肿则与大量蛋白尿导致的低蛋白血症相关,多见于肾病综合征。两者在治疗和预后上也有显著差异。
1、病因差异肾炎性水肿主要由肾小球炎症反应导致滤过率降低,钠水潴留引发。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IgA肾病等。肾病性水肿的核心机制是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液体渗入组织间隙。典型疾病包括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2、水肿特点肾炎性水肿多始于眼睑和颜面部,晨起明显,逐渐发展至下肢,按压后凹陷程度较轻。肾病性水肿通常从下肢开始,呈对称性、凹陷性,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甚至出现胸腹水。水肿程度与蛋白尿严重程度正相关,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超过3.5克。
3、伴随症状肾炎性水肿常伴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一过性减退,尿检可见红细胞管型。肾病性水肿典型表现为大量泡沫尿、低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白蛋白低于30克/升,胆固醇明显升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
4、治疗原则肾炎性水肿以控制感染、限制钠盐和利尿为主,可选用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等利尿剂。肾病性水肿需综合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同时补充人血白蛋白。严重水肿需联合托拉塞米注射液强化利尿。
5、预后转归急性肾炎性水肿多数在4-8周内自发缓解,预后良好。慢性肾炎可能进展为肾功能不全。肾病性水肿易复发,微小病变型对激素敏感,但膜性肾病等类型可能逐渐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需长期随访尿蛋白和肾功能指标。
两类水肿患者均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控制在3克以内。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肾炎性水肿按每公斤体重0.8-1克给予,肾病性水肿需增加到1-1.5克。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和尿量,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出现水肿加重或呼吸困难等表现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