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96人阅读
慢性肾小球肾炎可通过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肾活检和临床表现综合确诊。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
1、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是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基础项目,通过尿常规可发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尿蛋白定量检测能评估蛋白尿严重程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50毫克提示异常。尿沉渣镜检可观察红细胞形态,帮助鉴别肾小球源性血尿。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小球损伤,适用于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筛查。
2、血液检查血液检查包括肾功能和免疫学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可反映肾功能状态,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能更准确评估肾功能分期。血清补体C3、C4检测有助于鉴别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抗核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查可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可能出现在肾功能减退时。
3、影像学检查肾脏超声是首选影像学检查,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及皮质厚度,晚期可能出现肾脏萎缩。多普勒超声能评估肾血流情况,CT或MRI在排除梗阻性肾病等方面有辅助价值。放射性核素肾图可评估分肾功能,但对肾小球肾炎诊断特异性较低。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和评估并发症。
4、肾活检肾活检是确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金标准,通过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明确病理类型。常见病理类型包括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肾活检能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但需评估出血风险。穿刺后需卧床休息,监测血压和尿色变化,警惕肾周血肿等并发症。
5、临床表现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能无症状,仅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轻度蛋白尿。典型症状包括水肿、高血压、尿量改变和乏力,晚期可出现贫血、皮肤瘙痒等尿毒症表现。病史采集需关注起病形式、病程进展和家族史,体格检查注意血压测量和水肿评估。症状与病理类型相关,如大量蛋白尿常见于膜性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需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5克,蛋白质以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为主。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改善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预防感染,出现发热或症状加重时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