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46人阅读
急性肾衰竭可通过控制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肾脏替代治疗、防治并发症等方式治疗。急性肾衰竭通常由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肾后性因素等原因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1、控制原发病针对导致急性肾衰竭的基础疾病进行治疗是关键。肾前性因素如严重脱水需快速补液,失血性休克需输血扩容。肾性因素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使用甲泼尼龙片抑制免疫反应,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需碱化尿液并输注甘露醇注射液。肾后性梗阻需解除尿路梗阻,如留置导尿管或经皮肾造瘘。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竭常伴随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血钾超过6.5mmol/L需紧急处理,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对抗心肌毒性,同时使用胰岛素联合葡萄糖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严重酸中毒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注射液,但需警惕钠负荷过重。
3、营养支持需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在0.6-0.8g/kg/d以减轻氮质血症,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同时保证每日30-35kcal/kg热量供给,以葡萄糖和脂肪乳注射液为主要能量来源。注意控制钠、钾、磷的摄入,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等。
4、肾脏替代治疗当出现严重尿毒症症状、难以纠正的高钾血症或容量负荷过重时需进行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普通血液透析更适合电解质紊乱的快速纠正。腹膜透析可作为儿童或血管条件差患者的替代方案。
5、防治并发症需密切监测感染迹象,必要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肾毒性较低的抗生素。预防应激性溃疡可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贫血严重者可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但需控制血红蛋白上升速度。同时需评估心功能,防止肺水肿发生。
急性肾衰竭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每日记录出入量并监测体重变化。恢复期应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需遵循低盐、低钾、低磷原则,烹饪时用焯水法减少蔬菜中的钾含量。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观察尿量恢复情况。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所有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