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01人阅读
慢性肾衰竭患者肌酐200多μmol/L时肾功能通常难以完全恢复,但可通过规范治疗延缓进展。慢性肾衰竭是肾脏结构或功能持续损伤的病理状态,肌酐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早期干预可部分改善肾功能。若肌酐升高由急性因素如脱水、感染或药物肾毒性引起,纠正诱因后肌酐可能回落。控制血压血糖、限制蛋白摄入、使用肾保护药物如缬沙坦胶囊或碳酸镧咀嚼片等措施,有助于稳定肾功能恶化。定期监测尿蛋白、电解质及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能有效评估治疗效果。
慢性肾衰竭进入失代偿期后肾功能损害多为不可逆。长期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或慢性肾炎导致的肾单位广泛纤维化时,肌酐持续升高预示肾脏储备功能显著下降。此时治疗目标转为延缓进入尿毒症期,需严格限制钾磷摄入,配合药用炭片或复方α-酮酸片等药物减轻毒素蓄积。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准备需提前评估。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避免高盐高脂饮食,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和鱼肉。适度进行步行或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常规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出现水肿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