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91人阅读
紫癜性肾炎可通过调整饮食、卧床休息、药物治疗、中医调理、血浆置换等方式治疗。紫癜性肾炎通常由过敏反应、感染、免疫异常、药物刺激、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患者需限制高盐高蛋白食物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可适量食用冬瓜、薏苡仁等利水食物,禁止食用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若存在血尿症状,应增加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西蓝花、猕猴桃等摄入。
2、卧床休息急性期需绝对卧床2-4周,减轻下肢紫癜和关节肿痛症状。恢复期可逐步进行床边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家长需帮助儿童患者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抓挠皮疹部位。
3、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抑制免疫反应,配合双嘧达莫片改善微循环。严重蛋白尿患者需联合缬沙坦胶囊控制血压,必要时使用环磷酰胺注射液。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
4、中医调理湿热型可选用黄葵胶囊清热利湿,脾肾阳虚型适用金匮肾气丸温补脾肾。中药熏洗可缓解皮肤紫癜,选用紫草、地肤子等药材煎汤外敷。治疗周期通常需要3-6个月。
5、血浆置换针对重症患者或激素抵抗型病例,通过血液净化技术清除免疫复合物。每次置换血浆2000-3000毫升,需配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该治疗可能导致低钙血症等并发症。
紫癜性肾炎患者应建立饮食日记记录过敏原,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致敏物质。恢复期建议每周检测尿蛋白定量,持续半年以上。冬季注意下肢保暖,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若出现新发紫癜或尿量骤减,应立即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