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93人阅读
肾病综合征可能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药物损伤、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等症状。
1、遗传因素部分肾病综合征与基因突变有关,如先天性肾病综合征芬兰型。这类患者通常在婴幼儿期发病,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恶化。治疗需以控制症状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醋酸泼尼松片、环孢素软胶囊等药物延缓病情进展,严重时需考虑肾移植。
2、免疫异常免疫复合物沉积或自身抗体攻击肾小球基底膜可能导致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型肾病等。患者除典型肾病综合征表现外,可能伴有关节痛、皮疹等。治疗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配合甲泼尼龙片控制炎症反应。
3、感染因素乙型肝炎病毒、HIV等感染可继发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有发热、乏力等感染症状,尿蛋白量波动明显。治疗需先控制原发感染,如使用恩替卡韦片抗乙肝病毒,同时联合缬沙坦胶囊减少蛋白尿,必要时行血浆置换。
4、药物损伤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造成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这类患者多有明确用药史,停药后症状可缓解。治疗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复方α-酮酸片改善营养状态,配合托拉塞米注射液利尿消肿。
5、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原因,患者通常有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史,可能合并视网膜病变。治疗需严格控糖,使用盐酸贝那普利片保护肾功能,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终末期需透析治疗。
肾病综合征患者需长期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3克,蛋白质以鸡蛋、鱼肉等动物蛋白为主。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栓形成,定期监测尿蛋白和肾功能。注意预防感染,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水肿期间记录每日体重和尿量,出现胸闷气促等血栓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