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26人阅读
尿毒症患者的尿液通常呈现深黄色、茶色或酱油色,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尿或无尿。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尿液颜色变化与肾功能严重受损、代谢废物蓄积等因素有关。
1、深黄色尿液尿毒症早期可能出现深黄色尿液,主要由于肾脏浓缩功能下降导致尿胆原浓度升高。此时患者可能伴随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需通过肾功能检查、尿常规等明确诊断,治疗上需控制血压血糖,限制蛋白质摄入,必要时开始透析准备。
2、茶色尿液茶色尿液提示尿液中存在异常增多的代谢废物如肌酐、尿素等。这类患者往往已出现明显水肿、贫血等并发症。需严格限制水分和电解质摄入,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
3、酱油色尿液酱油色尿液常见于合并溶血或肌红蛋白尿的尿毒症患者,提示存在急性肾损伤。需紧急处理高钾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同时排查溶血原因,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4、血尿部分尿毒症患者可能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可能与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结石或凝血功能障碍有关。需进行尿培养、凝血功能检查,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控制感染,必要时输注凝血因子。
5、无尿终末期尿毒症患者可能出现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的无尿状态,提示肾功能完全丧失。此时必须依赖规律透析维持生命,同时需严格控制液体入量,监测电解质平衡,做好肾移植术前评估。
尿毒症患者日常需严格遵循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饮水量根据尿量调整。注意监测血压、体重变化,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所有治疗均需在肾内科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或透析方案。出现尿液颜色显著变化时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