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33人阅读
慢性肾炎可能由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感染等因素引起。慢性肾炎可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调整饮食、药物治疗、透析治疗、肾移植等方式干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遗传因素部分慢性肾炎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如Alport综合征等遗传性肾病。这类患者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异常,早期可能出现血尿或蛋白尿。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治疗需针对肾功能保护,常用药物包括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复方α-酮酸片等。日常需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
2、免疫系统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如IgA肾病、狼疮性肾炎等会导致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常见水肿、泡沫尿等症状。确诊需肾活检,治疗常用泼尼松片、环磷酰胺片、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等免疫抑制剂。需避免感染诱发疾病活动。
3、高血压长期未控制达标会损伤肾小球动脉,导致缺血性肾小球硬化。患者血压多在140/90mmHg以上,伴随头痛、视物模糊。需联合使用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同时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
4、糖尿病持续高血糖造成肾小球高滤过和微血管病变,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升高。需严格控制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使用降糖药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达格列净片、胰岛素注射液,配合低蛋白饮食延缓肾病进展。
5、感染反复泌尿系统感染或链球菌感染可能诱发慢性肾炎,常见腰酸、尿频症状。急性期需用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慢性感染可配合三金片等中成药。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
慢性肾炎患者需长期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动物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出现水肿加重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应立即就诊肾内科。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