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90人阅读
哺乳期上吐下泻时一般可以继续哺乳,但若存在严重脱水、感染性腹泻或服用禁忌药物等情况需暂停。哺乳期胃肠炎可能由饮食不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哺乳期轻度胃肠炎通常不影响哺乳。呕吐和腹泻多为自限性,乳汁成分不会因胃肠症状发生显著改变,且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有助于婴儿抵抗病原体。此时需注意母亲补液和电解质平衡,可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避免高糖高脂饮食。若症状轻微且无发热,哺乳前清洁双手和乳头即可。
出现以下情况需暂停哺乳:母亲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脓血便等细菌感染征象;确诊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传染性强病原体感染;需服用哺乳期禁忌药物如喹诺酮类抗生素。此时应咨询医生选择替代喂养方式,待症状缓解且药物代谢完毕再恢复哺乳。病毒性胃肠炎患者症状消失48小时后可恢复哺乳。
哺乳期出现胃肠症状应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是止泻药可能掩盖病情。建议记录呕吐腹泻频率、体温变化及饮食情况供医生参考。保持充足休息,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等食物,避免乳制品加重腹泻。若婴儿出现拒奶、嗜睡或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排查是否发生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