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05人阅读
老年人血压低可能导致头晕、乏力、跌倒风险增加,严重时可引发休克或器官供血不足。低血压的危害主要有脑供血不足、心脏缺血、肾功能损伤、跌倒骨折、认知功能下降等。
1、脑供血不足血压过低时脑部血流灌注减少,可能引起头晕、视物模糊、短暂意识丧失。长期慢性低血压可能导致脑白质病变,增加脑卒中风险。建议定期监测血压,避免突然体位改变,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片等药物改善循环。
2、心脏缺血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尤其合并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低血压状态下心脏代偿性加快收缩,可能加重心力衰竭。需完善心电图检查,可考虑使用生脉注射液等改善心肌灌注。
3、肾功能损伤肾脏血流减少会导致滤过率下降,出现少尿、电解质紊乱。长期低灌注可能造成肾小管坏死,需监测肌酐值。避免过度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静脉补液治疗。
4、跌倒骨折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可能引发髋部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建议起床时遵循"三个30秒"原则,浴室安装防滑垫,骨质疏松患者可补充碳酸钙D3片。
5、认知功能下降慢性脑灌注不足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相关,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定向障碍。保持规律有氧运动,控制夜间高血压,可配合使用尼莫地平片改善脑循环。
老年人应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空腹洗澡。饮食可适当增加含盐食物和优质蛋白,分次少量饮水维持血容量。建议穿着弹力袜改善静脉回流,进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血管调节能力。出现晕厥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排查严重心律失常等继发性低血压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