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45人阅读
早上血压比晚上高可能与人体昼夜节律、激素分泌变化、睡眠状态改变等因素有关。血压昼夜波动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持续异常升高需警惕高血压风险。
人体血压存在昼夜节律性变化,清晨觉醒前后会出现生理性血压上升。这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有关,晨起时身体分泌更多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促使心率加快、血管收缩。睡眠期间副交感神经占主导地位,血压处于全天较低水平,而清醒后身体为适应活动需求会自然升高血压。部分人群夜间血压下降幅度不足或晨峰过高,可能与动脉弹性减退、盐敏感性增强等病理因素相关。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缺氧会刺激血压反复升高,导致晨起血压居高不下。长期服用短效降压药者,若药物浓度在清晨降至谷值,也可能出现血压反跳现象。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会损害血管调节功能,加重晨间血压波动幅度。测量血压时应保持静息状态,避免起床后立即测量造成的误差,连续7天晨起、睡前监测能更准确评估波动规律。
建议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5克,适当增加富含钾的香蕉、菠菜等食物。睡眠时保持侧卧位,肥胖者需控制体重以减少颈部脂肪堆积。避免睡前大量饮水或饮酒,规律服用长效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晨起后先在床上活动四肢再缓慢起身,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冷刺激诱发血管痉挛。若晨间血压持续超过135/85毫米汞柱,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完善动态血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