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

糖尿病一型和二型哪个严重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糖尿病怎么分一型二型?

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年龄特点和治疗方式。

1型糖尿病多由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常见于青少年,起病急且症状明显,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相对分泌不足有关,多见于中老年和超重人群,起病隐匿,早期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生活方式干预控制。1型患者通常伴随酮症酸中毒风险,而2型患者更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表现。诊断需结合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抗体检测。

日常需定期监测血糖,保持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一型糖尿病和二型?

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一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常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二型糖尿病则与胰岛素抵抗和相对分泌不足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伴随肥胖、高血压等代谢异常,早期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口服降糖药控制,后期可能需胰岛素辅助治疗。

日常需注意监测血糖,一型糖尿病需严格遵循胰岛素注射方案,二型糖尿病应控制饮食并加强运动。两类患者均需定期复查,预防并发症发生。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怎样辨别一型和二型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可通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辨别。

一型糖尿病多由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常见于青少年,起病急骤,典型症状为多饮多尿、体重骤降,易出现酮症酸中毒,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二型糖尿病主要因胰岛素抵抗伴相对分泌不足,多见于中老年肥胖人群,起病隐匿,早期常无症状,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实验室检查中,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自身抗体如GADA、IA-2A多呈阳性,C肽水平低下;二型糖尿病则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为主,C肽水平正常或偏高。

日常需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规律运动和均衡饮食。

刘福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一型二型糖尿病的表现?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典型表现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疲劳等,但两者在发病机制和症状细节上存在差异。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急骤,常伴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起病隐匿,早期可能无症状。糖尿病表现主要有胰岛素绝对缺乏、胰岛素抵抗、慢性高血糖损害、急性代谢紊乱、并发症相关症状等。

1、胰岛素绝对缺乏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患者表现为快速出现的多尿、烦渴,血糖显著升高,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可能出现腹痛、呼吸深快等症状。需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重组人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

2、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早期胰岛功能尚存但效率低下。患者常见腹型肥胖,起病隐匿,可能仅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或体检发现血糖异常。部分患者存在黑棘皮病等胰岛素抵抗体征。治疗可选用二甲双胍、西格列汀、达格列净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

3、慢性高血糖损害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典型表现包括视物模糊视网膜病变、下肢麻木周围神经病变、蛋白尿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可能出现伤口愈合延迟、反复感染等症状。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可延缓并发症进展。

4、急性代谢紊乱

1型糖尿病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有烂苹果味、意识障碍等。2型糖尿病可能出现高渗高血糖状态,表现为严重脱水、神经系统症状。这两种急症均需立即就医,通过补液和胰岛素治疗纠正代谢紊乱。

5、并发症相关症状

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甚至坏疽;心血管并发症可能出现胸闷胸痛;自主神经病变可导致胃轻瘫、排尿障碍等。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保持足部护理,控制血压血脂,有助于降低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规律饮食计划,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有助于改善血糖控制。每日监测血糖,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并发症相关指标。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持续口渴或其他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戒烟限酒,保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波动对血糖的影响。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鉴别?

一型糖尿病与二型糖尿病可通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式等维度鉴别。主要区别包括发病年龄、胰岛素依赖程度、自身抗体阳性率、肥胖关联性及病情进展速度。

1、发病机制:

一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多数可检出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等自身抗体。二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分泌不足,与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无自身免疫特征。

2、临床表现:

一型糖尿病起病急骤,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二型糖尿病起病隐匿,早期常无症状,多数通过体检发现高血糖,肥胖者占比较高。

3、诊断标准:

一型糖尿病确诊需检测胰岛自身抗体,C肽水平显著低下。二型糖尿病诊断主要依据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6.5%或空腹血糖≥7.0mmol/L,通常伴有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表现。

4、治疗方式:

一型糖尿病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常用方案包括基础-餐时胰岛素注射或胰岛素泵。二型糖尿病首选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后期可能需联合胰岛素治疗。

5、并发症特点:

一型糖尿病以微血管并发症为主,病程10年以上者视网膜病变风险达80%。二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更突出,诊断时约50%已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规律监测血糖的习惯,建议每日主食控制在200-300克,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荞麦。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空腹运动诱发低血糖。注意足部护理预防糖尿病足,定期筛查眼底及尿微量白蛋白。保持均衡饮食与适度运动对两类糖尿病管理均有重要意义。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包茎 口臭 肛窦炎 骨软骨病 声带麻痹 肾盂肾炎 腹膜间皮瘤 裂头绦虫病 产褥期乳腺炎 副球孢子菌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