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97人阅读
去除黑眼圈可通过调整作息、局部护理、饮食调理、医疗美容、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黑眼圈通常由睡眠不足、血液循环不良、色素沉积、过敏反应、衰老等因素引起。
1、调整作息长期熬夜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眼周微循环障碍,形成血管型黑眼圈。建议固定就寝时间,保证每天7-8小时深度睡眠,午间可闭目休息15分钟。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必要时遵医嘱短期服用枣仁安神胶囊等助眠药物。儿童青少年需家长监督作息规律。
2、局部护理每日早晚用冷藏后的勺子或眼膜冷敷5分钟,配合含维生素K的眼霜按摩。选择含咖啡因、烟酰胺成分的护肤品可促进毛细血管收缩。过敏体质者应避免使用刺激性产品,出现红肿需停用并咨询皮肤科医生。
3、饮食调理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及含铁猪肝等食物,减少高盐饮食。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避免酒精和咖啡因过量摄入。贫血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同时补充维生素B12改善代谢。
4、医疗美容顽固性色素型黑眼圈可考虑激光治疗,如调Q开关激光分解黑色素。胶原蛋白流失导致的凹陷型黑眼圈可选择透明质酸填充。需在正规医疗机构操作,术后严格防晒,避免揉搓眼部。
5、中医调理气血不足者可服用八珍颗粒,配合睛明穴、太阳穴针灸。脾虚湿盛型适用参苓白术丸,外用菊花、决明子茶包热敷。建议经中医师辨证施治,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活血类药物。
日常需注意防晒,选择SPF30以上的眼部专用防晒霜。连续用眼1小时应远眺5分钟,适当做眼球转动操。过敏性鼻炎患者需控制原发病,避免用力揉眼。若黑眼圈伴随水肿、瘙痒或持续加重,建议至眼科或皮肤科排查肾脏疾病、特应性皮炎等潜在病因。保持枕具清洁,定期更换防螨床品有助于减少过敏源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