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48人阅读
慢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可通过调整饮食、避免剧烈运动、使用糖皮质激素、输注血小板、脾切除手术等方式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紫癜通常由免疫异常、感染、药物因素、遗传因素、脾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慢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应选择富含优质蛋白和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菠菜等,有助于促进血小板生成。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或过硬食物,减少消化道出血风险。可适量增加红枣、花生衣等具有辅助升血小板作用的食材,但需注意不可替代药物治疗。
2、避免剧烈运动患者需避免足球、篮球等可能造成外伤的剧烈运动,建议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活动。日常生活中应防止磕碰,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若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时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卧床休息。
3、使用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适用于免疫异常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这类药物能抑制抗体对血小板的破坏,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和不良反应。
4、输注血小板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⁹/L或出现严重出血时,需紧急输注浓缩血小板制剂。输注前需进行血型交叉配型,输注后可能发生发热、过敏等反应。该方法为暂时性治疗手段,需配合其他治疗方案解决根本病因。
5、脾切除手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脾功能亢进患者,可考虑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能减少血小板在脾脏的破坏,术后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预防感染。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血栓风险增加,需密切随访观察。
慢性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注意观察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女性患者月经期需警惕月经过多。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变化,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冬季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诱发病情加重,出现头痛、呕血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