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93人阅读
血常规可通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判断贫血。贫血可能由缺铁、维生素B12缺乏、慢性疾病、遗传因素或失血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明确。
1、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诊断贫血的核心指标,成年男性低于120克每升,女性低于110克每升可提示贫血。轻度贫血可能表现为乏力,中重度贫血可能伴随心悸或面色苍白。缺铁性贫血需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如甲钴胺片。
2、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减少常见于营养缺乏或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长期素食者可能出现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慢性肾病可能因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引发贫血。伴随症状包括头晕和手脚麻木,需根据病因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或富马酸亚铁颗粒。
3、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体积占比,数值降低提示贫血可能。妊娠期女性因血容量增加可能出现生理性压积下降,消化道出血患者则可能因失血导致病理性降低。伴随黑便或呕血症状时,需排查消化道疾病并配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
4、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可区分贫血类型,数值减小见于缺铁性贫血,增大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患者可能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酗酒者可能因叶酸缺乏导致大细胞性贫血。需结合血清铁蛋白检测,必要时使用右旋糖酐铁分散片或叶酸片干预。
5、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数值升高提示溶血或出血后代偿,降低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可能伴随黄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能出现全血细胞减少。需通过骨髓穿刺确诊,急性溶血可考虑使用泼尼松片控制免疫反应。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元素食物,维生素C有助于铁吸收。长期贫血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若出现持续头晕、活动后气促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完善铁代谢、骨髓检查等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