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09人阅读
胆结石不一定必须做手术,需根据结石大小、症状严重程度及并发症风险综合评估。胆结石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等。
1、药物溶石适用于胆固醇性结石且直径小于1厘米的患者。常用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胶囊能促进胆汁酸分泌,溶解胆固醇结石。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超声,评估结石溶解情况。若合并胆囊收缩功能减退或胆囊壁增厚,药物溶石效果可能受限。
2、体外冲击波碎石针对单发结石直径1-2厘米且胆囊功能正常者。通过体外冲击波将结石粉碎后配合药物促排,但存在结石残留或复发的可能。该治疗可能导致一过性血尿或腹痛,术后需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预防复发。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反复发作胆绞痛、结石直径超过2厘米或合并胆囊息肉的患者。该术式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1-2天可进食流质。但可能存在胆管损伤或术后腹泻等并发症,需配合胰酶肠溶胶囊改善脂肪消化吸收。
4、开腹胆囊切除术针对复杂病例如胆囊萎缩、Mirizzi综合征或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视野更清晰但恢复期较长,需住院5-7天。术后可能需放置T管引流,配合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
5、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主要用于胆总管结石,通过十二指肠镜取出结石避免开腹。操作中可能诱发胰腺炎,术后需禁食24小时并监测血淀粉酶。必要时联合注射用生长抑素预防并发症。
无症状胆结石患者可暂不手术,但需每6-12个月复查超声。日常应避免高脂饮食,规律进食早餐以减少胆汁淤积。若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发热或黄疸,提示可能发生急性胆管炎或胰腺炎,须立即就医。术后患者应长期随访,注意补充脂溶性维生素并控制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