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550人阅读
血小板减少可通过调整饮食、避免外伤、使用药物、输注血小板、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血小板减少可能与免疫异常、感染、药物因素、遗传因素、骨髓疾病等原因有关。
1、调整饮食血小板减少患者可以适量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瘦肉等,有助于促进血小板生成。也可以适量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菠菜等,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生姜等,以免加重病情。
2、避免外伤血小板减少患者容易出现皮肤黏膜出血,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磕碰、划伤等外伤。刷牙时选择软毛牙刷,避免用力刷牙导致牙龈出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现关节出血。如果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3、使用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抑制免疫反应。也可以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艾曲泊帕乙醇胺片等药物促进血小板生成。避免自行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血小板药物。
4、输注血小板对于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或者有严重出血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输注血小板悬液。输注前需要进行血型交叉配血试验,防止发生输血反应。输注后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
5、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脾切除术。脾脏是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场所,切除脾脏可以减少血小板破坏。手术前需要评估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术后要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
血小板减少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皮肤。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计数变化。如果出现头晕、乏力、皮肤瘀斑加重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