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38人阅读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导致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危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血小板减少症主要由免疫性破坏、骨髓生成障碍、脾功能亢进等因素引起,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最直接的危害是出血倾向增加。轻度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或牙龈出血,这些症状通常在轻微碰撞或刷牙时显现。随着血小板计数进一步降低,可能出现鼻出血、月经量增多等黏膜出血表现。部分患者会伴随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这与慢性失血或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有关。
当血小板计数低于一定阈值时,可能发生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等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泌尿系统出血则呈现血尿。这些情况需要立即就医处理。最危险的是自发性颅内出血,虽然发生概率较低,但可能造成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具有较高致死率和致残率。长期血小板减少还可能影响手术安全性,增加侵入性操作风险。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可能造成外伤的活动,使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损伤。饮食上可适量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有助于改善贫血。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出现异常出血症状时须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或进行其他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