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30人阅读
血清白蛋白是人体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主要由肝脏合成,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等重要生理功能。
1、生理功能血清白蛋白在体内主要承担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防止血管内水分外渗至组织间隙。其分子表面带有大量负电荷,能结合并运输脂肪酸、胆红素、金属离子及多种药物,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平衡。血清白蛋白还能作为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2、合成与代谢健康成人每日合成约12克血清白蛋白,合成过程受营养状态、激素水平和炎症因子调控。其半衰期约20天,主要在肝脏降解,少量通过肾脏滤过。当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肝功能受损时,血清白蛋白合成减少,可能导致低蛋白血症。
3、临床意义血清白蛋白检测是评估营养状况和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水平降低常见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升高则多见于脱水或血液浓缩。在重症患者中,低白蛋白血症与感染风险增加、伤口愈合延迟相关,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4、影响因素血清白蛋白浓度受年龄、体位、水合状态等因素影响。老年人水平略低,站立时较卧位检测值高。长期高糖饮食、吸烟会抑制白蛋白合成,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其正常水平。妊娠期因血容量扩张可能出现生理性降低。
5、医学应用临床使用的人血白蛋白注射液适用于严重烧伤、休克等急症治疗。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已用于生物制药载体。检测方法包括溴甲酚绿法和免疫比浊法,不同方法参考值略有差异,需根据实验室标准解读。
保持均衡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血清白蛋白水平,建议每日食用鸡蛋、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来源。肝功能异常或长期水肿患者应定期监测血清白蛋白,避免高盐饮食加重水钠潴留。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或乏力时,需就医检查排除低蛋白血症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