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425人阅读
轮状病毒疫苗通常不建议对免疫缺陷、严重过敏史、急性疾病发作期、先天性胃肠畸形及既往接种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小儿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接种前需由医生评估个体健康状况。
1、免疫缺陷患有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疾病的小儿,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艾滋病等,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能无法产生有效免疫反应,甚至导致疫苗株病毒扩散感染。这类患儿需通过血液检测明确免疫功能状态,由专科医生决定是否推迟接种或选择其他预防措施。家长需注意避免患儿接触轮状病毒感染者,并加强日常卫生管理。
2、严重过敏史对轮状病毒疫苗任何成分如辅料、培养基残留物曾发生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严重过敏反应的小儿禁止接种。常见过敏原包括乳胶部分疫苗瓶塞含乳胶成分、庆大霉素等。家长需详细告知医生患儿过敏史,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轻度过敏如皮疹可经抗组胺药物控制后谨慎评估接种。
3、急性疾病发作期伴有中重度发热、腹泻、呕吐等急性症状的小儿应暂缓接种,待病情稳定后补种。急性胃肠炎期间接种可能加重消化道症状,并干扰疫苗免疫效果。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脱水或精神萎靡,家长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判断接种时机。疫苗接种需在体温正常、症状缓解后间隔至少48小时进行。
4、先天性胃肠畸形存在肠套叠病史、未矫正的先天性巨结肠或短肠综合征等消化道结构异常的小儿,接种后发生肠套叠的风险可能增加。这类患儿需经小儿外科医生评估肠道功能状态,必要时通过超声检查排除隐患。家长需密切观察接种后是否出现阵发性哭闹、血便等肠套叠征兆。
5、既往接种严重不良反应首次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后出现肠梗阻、惊厥、超敏反应等严重异常反应的小儿,禁止继续接种后续剂次。家长需保留既往接种记录,向医生详细描述不良反应的具体表现和时间关系。对于高风险患儿,可考虑通过母乳喂养、环境消毒等非免疫手段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对于符合接种条件的小儿,家长应在接种前后注意保持喂养规律,避免添加新辅食。接种后48小时内密切观察体温、排便情况,出现持续呕吐或血便需立即就医。日常需加强奶瓶消毒、勤洗手等卫生措施,减少病毒接触机会。轮状病毒疫苗不能预防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腹泻,婴幼儿出现腹泻症状时仍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