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94人阅读
小儿尿道炎症可通过多饮水、保持会阴清洁、使用抗生素、中药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小儿尿道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尿路畸形、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不良、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多饮水增加每日饮水量有助于稀释尿液并促进细菌排出,建议家长督促患儿每日分次饮用温开水,饮水量可根据年龄调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碳酸饮料,此类饮品可能刺激尿道黏膜。对于婴幼儿,家长可用奶瓶或吸管杯少量多次喂水。
2、保持会阴清洁家长需每日用温水从前向后清洗患儿会阴部,女童应注意分开阴唇清洁褶皱处,男童需轻柔推包皮清洗龟头。清洗后保持局部干燥,可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使用肥皂或沐浴露直接接触尿道口,防止化学刺激加重炎症。
3、使用抗生素细菌感染引起的尿道炎症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磷霉素氨丁三醇散。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对多数革兰阴性菌有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可抑制耐药菌,磷霉素氨丁三醇散适用于反复感染患儿。用药期间家长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或腹泻等不良反应。
4、中药调理对于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清热利湿类中药,如三金片、银花泌炎灵片、癃清片等。三金片含金樱根等成分可缓解尿频尿急,银花泌炎灵片含金银花能抑制尿道黏膜充血,癃清片通过车前草等成分促进排尿。中药需煎煮后分次温服,避免与西药同服。
5、手术治疗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尿道瓣膜等解剖异常的患儿,可能需接受输尿管再植术或尿道成形术。手术可纠正尿流动力学异常,降低反复感染概率。术后需留置导尿管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家长应定期带患儿复查超声和尿常规。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记录患儿排尿次数及尿量变化,观察尿液是否浑浊或带血。饮食宜清淡,适量增加西瓜、梨等利尿水果,避免辛辣食物刺激。患儿内衣应每日更换并用开水烫洗,幼儿园儿童如厕后需指导正确擦拭方式。若发热超过38.5摄氏度或出现腰痛,应立即就医排查肾盂肾炎。恢复期可进行盆底肌训练,如中断排尿练习有助于增强尿道括约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