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46人阅读
单核细胞增多症一般不会直接引起白血病,但某些病毒感染相关的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能与白血病存在潜在关联。
单核细胞增多症通常由EB病毒感染引起,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在数周内可自行恢复。病毒感染导致单核细胞计数暂时性升高属于免疫系统正常反应,不会造成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临床数据显示,90%以上的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不会发展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EB病毒相关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可能出现持续低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但血液检查中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与白血病典型的原始细胞增多存在本质区别。
极少数情况下,EB病毒感染可能诱发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或淋巴增殖性疾病,这类患者存在免疫缺陷或基因突变时,可能增加罹患淋巴瘤或白血病的风险。研究显示,EB病毒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导致细胞异常增殖,但需要合并其他遗传或环境因素才可能进展为白血病。若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出现持续高热、肝脾进行性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症状,需警惕血液系统恶性病变可能。
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羹、鱼肉粥等。若症状持续超过4周或出现皮肤瘀斑、骨痛等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到血液科进行骨髓穿刺、流式细胞术等检查。日常需注意避免接触化学毒物,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EB病毒抗体阳性者应每年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