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77人阅读
血小板计数27×10⁹/L属于重度血小板减少,可能由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血小板导致破坏增多,常见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醋酸泼尼松片、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药物。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
2、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伴贫血、感染倾向。需进行骨髓穿刺确诊,治疗包括环孢素软胶囊、司坦唑醇片等药物,严重者需造血干细胞移植。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造血导致血小板生成障碍,可能进展为白血病。表现为外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细胞病态造血。可选用地西他滨注射液、来那度胺胶囊等靶向药物控制病情。
4、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异常增殖的白血病细胞抑制正常造血,伴发热、骨痛等症状。需通过骨髓活检确诊,常用注射用阿糖胞苷、注射用柔红霉素等化疗方案,必要时行骨髓移植。
5、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引起减少,同时存在蝶形红斑、关节痛等表现。需检测抗核抗体,治疗采用硫酸羟氯喹片、甲泼尼龙片等免疫调节药物,避免阳光暴晒。
血小板低于30×10⁹/L时自发性出血风险显著增加,建议立即就医完善骨髓穿刺、自身抗体筛查等检查。治疗期间避免磕碰,使用软毛牙刷,禁食坚硬食物。定期监测血常规,观察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出现头痛、呕血等严重出血表现需紧急处理。根据病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部分患者需长期用药维持血小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