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295人阅读
胃萎缩性胃炎一般不能自愈,但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控制病情进展。胃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表现为胃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因素、长期胆汁反流等原因引起。
胃萎缩性胃炎属于不可逆的病理改变,胃黏膜腺体一旦萎缩难以完全恢复。早期轻度萎缩可能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等治疗延缓病变进展,但已形成的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通常无法逆转。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胃黏膜炎症可减轻,但腺体萎缩程度改善有限。
极少数年轻患者因急性应激或短期刺激导致的暂时性胃黏膜萎缩,在去除诱因后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且需要胃镜复查确认。多数胃萎缩性胃炎患者需长期随访,定期进行胃镜和病理检查以监测病变变化。
建议胃萎缩性胃炎患者遵医嘱使用枸橼酸铋钾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替普瑞酮胶囊等胃黏膜保护剂,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接受四联疗法根除治疗。日常需避免腌制、熏烤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规律饮食。每1-2年复查胃镜,发现中重度异型增生时应考虑内镜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