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103人阅读
脚趾骨折后可以用脚后跟走路,但需避免患侧脚趾负重。脚趾骨折通常由外伤、挤压或长期劳损引起,可能伴随肿胀、疼痛、淤血等症状。
脚趾骨折后使用脚后跟行走属于临时应急措施,适用于短距离移动。这种方式能减少患处受力,避免骨折端移位或二次损伤。行走时应保持身体重心偏向健侧,穿硬底鞋或使用助行器具分散压力。骨折初期肿胀明显阶段,建议尽量减少行走,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
若骨折严重或伴有皮肤破损,完全禁止患肢负重行走。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时,脚后跟行走可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或骨折端不稳定。此类情况需严格制动,使用拐杖或轮椅辅助移动,并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骨折程度。
脚趾骨折后需及时就医明确骨折类型,轻度骨折可采取石膏固定保守治疗,严重移位骨折可能需要手术复位。恢复期间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观察愈合情况。夜间睡眠时可穿戴防护支具防止无意识活动造成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