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82人阅读
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⁹/L时通常不建议进行手术。血小板是参与凝血的重要成分,过低可能增加术中术后出血风险,具体手术禁忌阈值需结合手术类型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对于低风险手术如皮肤活检或白内障手术,部分医疗机构可能允许血小板计数在30-50×10⁹/L范围内实施,但需提前输注血小板悬液或使用促血小板生成药物。中风险手术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要求血小板维持在50-80×10⁹/L。高风险手术包括神经外科、心血管手术等,通常要求血小板计数超过80×10⁹/L,复杂心脏手术可能要求达到100×10⁹/L以上。急诊手术需根据出血风险与延误治疗风险的利弊权衡决定,必要时在术中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并准备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减少患者术前应完善骨髓穿刺、血小板抗体检测等检查明确病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考虑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可能需要联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于遗传性血小板功能障碍患者,即使计数正常也需评估血小板聚集功能。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需区分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与子痫前期,后者可能需提前终止妊娠。
术后需密切监测引流液性质及血红蛋白变化,延迟性出血多发生在术后24-72小时。长期血小板低下患者应注意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控制高血压以减少自发性出血风险。建议术前与血液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围手术期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