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复禾健康
350人阅读
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范畴,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精神病。抑郁症是心境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而精神病通常指精神分裂症等伴有现实检验能力受损的严重精神障碍。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持续低落超过两周、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精力减退或疲劳感,可能伴随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注意力下降、自责或无价值感,严重时会出现自杀念头。这些症状源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尤其是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系统的功能异常。环境压力、遗传因素、童年创伤或慢性躯体疾病均可诱发抑郁症。轻度至中度抑郁症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等心理干预改善,医生也可能建议使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抗抑郁药物。
传统精神病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患者存在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阳性症状,或情感淡漠、社交退缩等阴性症状,常伴有现实检验能力丧失。这类疾病与大脑多巴胺系统过度活跃相关,需使用富马酸喹硫平片、奥氮平片等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症状。抑郁症患者通常保持现实认知能力,仅严重抑郁发作时可能出现与心境相符的幻觉或妄想,此时称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属于特殊亚型。
无论是抑郁症还是其他精神疾病,早期识别和专业干预都至关重要。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至精神心理科就诊,避免自行判断或延误治疗。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维持社交联系有助于心理健康,但替代疗法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干预。精神疾病与其他躯体疾病一样需要科学对待,规范治疗下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